2019年2月6日 星期三

開啟民俗一扇門

開啟民俗一扇門(中華日報2019/01/31)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慶,節慶開啟民俗的一扇門。
 古老的中國傳說,有一種野獸稱為「夕」,在每年最冷的一天的夜晚,挨家挨戶的找人吃,它一年出來一次,又稱「年獸」,這個夜晚稱「除夕」。相傳年獸怕紅色、火光與巨響,所以這天夜晚每家都在門框貼上紅色的紙,單貼紅紙還不夠,還寫上吉祥的字,寫上字還不夠,為發揮中文的特殊功能,這些字句簡潔、押韻,成對句,寫上字的紅紙稱「春聯」。後蜀的「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是中國最早的一幅春聯。除夕夜十二點,家家戶戶都燃放鞭炮。《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炮竹有驅魔的意思。大約唐代,人們把火藥裝在竹筒裡點燃,發出爆炸聲,紙發明之後,又用紙卷代替竹筒,形成和現在一樣的鞭炮。
 相傳黃帝、蚩尤大戰後,蚩尤族兵敗,逃難時,不易攜帶牲口與糧食,有人想到把肉類先醃後熏,不僅容易攜帶,且便於保存,這就是臘肉,是當時的戰時口糧;演變到過年時,醃製臘肉。傳說春秋時代時,吳國大夫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劍自刎而死。伍子胥死前囑咐親信:「我死後,如果國家有難,民眾缺糧,你們到象門城牆挖地三尺,就可以得到食糧。」伍子胥死後,越王勾踐舉兵包圍吳國都城,伍子胥的親信想起他生前的囑咐,到象門向地下挖三尺,挖到伍子胥以江米粉蒸製後壓製成的「城磚」,解決他們「吃」的問題,以後,每逢過年,當地人家都蒸製像城磚樣的米糕,紀念伍子胥,稱「年糕」,取諧音,有「年年高升」的意味。
 除夕晚上,為躲避年獸以及安全,大家圍在一吃年夜飯,這是家庭聚會,這餐飯稱「團圓飯」,這天天氣很冷,都要燒火爐,大家圍在火爐邊吃飯,所以又稱「圍爐」。第二天早上,鄰居彼此探望,互道「恭喜」。
 佛教界相傳,有一次,釋迦摩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難問佛陀:「請問阿那律前世有何因緣,使他今世能夠有如此的天眼?」佛陀回答:「阿那律曾是盜賊,他到佛塔中去,想盜取財物。他來到佛塔時,看到燈火快熄滅,趕緊以劍將燈蕊撥正,重新點亮燈火,他看著燈火,心想,別人願意拿物品來供佛,我怎能偷盜呢?因此,就放下偷盜的念頭離去。」「燈」是光明與智慧的表徵,《菩薩藏經》中說:「燃點十千燈明,以懺滅眾罪業。」既然平安度過年關,那麼,到寺廟點光明燈,祈求平安與智慧吧!光明燈又稱平安燈。東漢的王充在《論衡‧譋時篇》寫著:「太歲,歲月之神;用罰為害,動靜殊致,非天從歲月神意之道也。」太歲是占星學中,與歲星相對的虛擬星體;歲星即木星。以往到寺廟、道壇迎請太歲符回家,在正廳安奉太歲神位,晨昏供奉一年。現代工商社會步調繁忙,於是,農曆年前後,前往寺廟祭拜、安奉,求平安,付一筆香油錢,由寺廟代勞吧!所以,點光明燈後,同時安太歲,祈求這一年的平安。
 早年住在崇誨新村,現在的崇誨國宅,大年初一,村子裡萬頭攢動,狹窄的巷道裡,人來人往,「恭喜」之聲不絕於耳,我跟著爸媽在村子裡拜年,整個村子繞一圈後,我兩邊衣褲的口袋鼓鼓的,塞滿了糖果,手上拿著橘子,媽媽在客廳桌上放了兩個綜合菓盤,一個盤子裡放著各式的糖果,一個放著橘子,送給拜年的人吃;搬到水交社後,大年初一,電話一通又一通,大家用電話拜年,水交社的巷道空蕩蕩的,看不到人影,在電話裡才可以聽到「恭喜」之聲,媽媽照樣準備兩個綜合菓盤,似乎不這樣就少了年味,沒有人來拜年,糖果都是自己吃;現在大年初一,大家出去旅遊,沒有人拜年,聽不到「恭喜」的聲音,也不必準備菓盤了。
 每年進入十二月,媽媽開始準備年菜,除夕下午媽媽待在廚房做年夜飯;晚上,擺好飯菜,媽媽從廚房出來,拿著一杯葡萄酒,祝大家歲歲平安。現在,大家普遍到餐廳訂購年菜,進入十二月,每家餐廳都打出年菜的廣告,除夕傍晚,妻叫孩子到餐廳拿年菜,兩位孩子騎著兩輛摩托車出去,很快地拿回來一袋袋的年菜。
 其實,春節是早年農業社會,在秋天收穫後,人們祭祀農神、祭天與祭祖的節慶,感謝老天今年的賜予,它標示一個時期的結束,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同時也是一個時期的開端,對新一年的期待,所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無災無禍、收成興旺,有感恩與祈求的意味。立春前一天,在大東門外舉行迎春禮,大東門外廣場放著一頭彩色塗裝的春牛與編織芒神,即掌管各種生命生長的神,牧童負責放牧,有時泛指牧童;政府官員穿上正式官服,以柳枝象徵牛鞭,鞭春牛農耕,而後將春牛迎進城,兒童爭相摸牛耳祈福,所以大東門稱迎春門,大東門外廣場稱春牛埔。
 民間傳說以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為基礎,加上民眾集體的想像力,匯編成民間故事,它是民眾集體智慧的創作,它融合歷史與文學,是藝術化的歷史,年節民眾演出這段歷史,民眾是演員也是觀眾。
 《舊約創世紀》記載,上帝教導猶太人,將羔羊的血塗在門框與門楣上,又記載:「這血是你們所住的房屋的記號,我一見這血,就越過你們而去。」又教導猶太人吃無酵餅與點燈,因為燈火能帶來光明。紅色的門框與點燈,與中華民族的習俗有幾分神似。
 基督教認為,每天都是上帝賜予的,只要依據《聖經》的教導生活,每天都是好日子,所以,基督教以聖詩讚美神。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太平境教會都有跨年音樂會,由台南大學音樂系鄭芳靖老師主持,她彈管風琴,莊嚴的樂聲在教堂裡迴盪,陪伴大家渡過這個晚上,午夜十二點,在洪亮的鐘聲中,樂聲停止,打開燈光,大家起立,互道恭喜,鄭芳靖老師帶領全體演出人員到台前,向會眾鞠躬,這一年過去,新的一年到來了。 節慶開啟民俗的一扇門,有人觀看民俗,有人演出歷史,這是藝術化的歷史。(文、攝影/蕭文 /2019-01-31)

眷村年貨大街開幕 推行動支付

2019眷村年貨大街開幕 推行動支付
 中華日報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2019-01-18

 農曆春節將至,北區長榮新城管理委員會,從十八至廿日,在社區中庭,舉辦年貨大街活動,供民眾購買眷村口味的年菜,如臘肉等,今年還結合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推出行動支付,消費者透過手機,就能線上支付,方便民眾。
 包括市議員許至椿、開元里長翁明樹、長勝里長吳澐晏、後備指揮部指揮官王之聖及長榮新城管理委員會主委王家奉等人,十八日上午舉行開幕儀式,活動中邀請樂隊演出,還有舞蹈表演。
 王家奉表示,今年年貨大街,還結合國軍人才招募,且此次的攤位,比往年多,希望提供更多眷村口味的年菜,供民眾採買,包括臘肉、獅子頭、大餅、香腸等,讓民眾利用春節前採買。
 王家奉說,此次結合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推出行動支付,消費者只要在設有QR-code的攤位,掃描後,就可輸入金額消費,不用帶太多現金,這也是未來的消費趨勢,希望讓更多的年輕人,陪著家人,到年貨大街購買,也歡迎民眾於十八至廿日每天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前往購買。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年節腳步逼近,一年一度的南區特色眷村年貨大街,將於二十三至二十七日每日上午九時至晚上八時在水交社園區熱鬧展開,此次共有八十個攤位共襄盛舉,集合來自大江南北的眷村美食,歡迎民眾前往採買,過一個豐富的美食好年。 
 此次年貨大街由明德里辦公處及明德社區發展協會舉辦,推出多樣應景年貨及深富眷村特色的美食。昨包括南區區長朱棟、明德里長陳瑞華、明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齡梅及地方民代共同推薦。
 里長陳瑞華表示,水交社眷村美食家喻戶曉,各式各樣美食,包括山東大餅、涼粉、水餃、獅子頭、臘腸、果凍花等,滿足民眾採買傳統年貨需求。除美食外,屆時現場也提供春聯揮毫、大地彩繪塗鴉等周邊活動,明德社區志工也將在現場推出「呷粿好過年、呷粿春家伙」,手作紅龜粿DIY活動,讓大小朋友共同體驗懷舊,共同享受古早年味氛圍。
 區長朱棟表示,南區眷村美食年貨大街經營多年來,打出良好口碑,許多民眾殷切期待,屆時也邀請多個團體進行表演,有歌唱、舞蹈、音樂等,歡迎民眾前來感受濃厚的在地特色美食,保證讓你不虛此行、滿載而歸。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北區年貨大街開幕 推行動支付(2019/01/18)

Powered By Blogger